三日山中醉复醒,径归回首愧山灵。的解释

小星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中醉归

唐·韦应物

三日山中醉复醒,径归回首愧山灵。

苍烟落日孤城闭,野水闲花满地零。

世事悠悠何足问,此身飘忽似云流。

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幽。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在山中连续三日沉醉又醒来,沿着小路归去时回首望向山林,心中对山中的神灵感到愧疚,苍茫的烟雾笼罩着落日,孤城的大门已经紧闭,野外的水流旁,闲花满地凋零,世间的纷扰琐事哪里值得去过问,我这漂泊不定的身体就像流云一般,不知何时能再次回到那青山之外,月光洒满松林,小径自带着幽静的气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韦应物在山中度过的几日沉醉与醒悟,以及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长久留在山中、辜负了山中美景的愧疚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三日山中醉复醒”开篇,直接点明了诗人在山中度过的时光,以及他在这段时光中的状态——沉醉与醒悟交织。“径归回首愧山灵”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神灵的愧疚,这种愧疚源于他未能长久地沉浸在山林的宁静与美好之中,而是选择了离开。

中间两联“苍烟落日孤城闭,野水闲花满地零”和“世事悠悠何足问,此身飘忽似云流”分别描绘了归途中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前者通过苍茫的烟雾、落日的余晖、紧闭的孤城以及凋零的闲花,营造了一种孤寂而凄美的氛围;后者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由漂泊生活的向往。

尾联“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幽”以设问的形式收束全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再次回到青山之外的渴望,又通过月光、松林和幽静的小径等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山林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仕途不顺、心情抑郁的时期,面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和世俗的纷扰,韦应物渴望逃离现实,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而山林生活正是他理想中的避风港,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在山中的沉醉与醒悟、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长久留在山中、辜负了山中美景的愧疚之情,这种情感与韦应物一贯的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相契合,也体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派追求自然、向往自由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