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喜雨
唐·白居易
圃旱忧葵堇,农旱忧禾黍。
人愁荒岁减,天喜雨师怒。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坐愁一叶下,动摇百里秋。
今年旱势连吴中,吾州乃独劳神龙。
处处祈田祭,人人望岁丰。
须臾云气合,霈然雨气濛。
吁嗟苍生乐,何异在郊垧。
作者及朝代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自幼聪颖好学,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及第,后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秉持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致力于用诗歌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人民心声,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语言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译文
今年干旱的形势连吴中地区都受到了影响,唯独我们的州城却得到了神龙的特别眷顾(降下了及时雨),人们纷纷祈求田地得到滋润,每个人都期盼着丰收年的到来,不久,云气聚集,大雨倾盆而下,滋润着这片干渴的土地,啊,这雨真是苍生之乐啊,它带来的喜悦不亚于在郊外的田野上欢庆丰收。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干旱带来的忧虑和降雨带来的喜悦,表达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关心和对民生的关注,诗中“今年旱势连吴中,吾州乃独劳神龙”一句,既反映了当时干旱的严峻形势,又突出了自己所在州城得到降雨的幸运和喜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民的深情厚意。
赏析
这首诗以“喜雨”为题,通过对比干旱和降雨带来的不同影响,展现了诗人对农业生产和民生的深切关怀,诗中运用了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情感,将干旱的忧虑和降雨的喜悦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将神龙作为降雨的象征,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现实意义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担任地方官职期间,当时,由于连续干旱,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人民生活也陷入了困境,白居易作为一位关心民生、关注现实的诗人,自然对这种情况深感忧虑,就在人们为干旱所困、愁眉不展之际,一场及时雨终于降临了,这场雨不仅滋润了干渴的土地,更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喜悦,白居易有感于此,便写下了这首《喜雨》诗,以表达自己对这场及时雨的感激和对农业生产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