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一夕狂拔木,山雨三朝猛穿屋。的解释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风雨

朝代:宋

作者:陆游

海风一夕狂拔木,山雨三朝猛穿屋。

大波蹴天如倾河,巨鲸掉尾横半空。

老夫坐睡呼不醒,东窗日高梦初足。

起来搔首念时事,一点孤愁入眉绿。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海风在一夜之间猛烈到能拔起树木,山雨连续下了三天,其猛烈程度足以穿透屋顶,巨浪仿佛要蹴天而起,如同倾泻的银河,巨大的鲸鱼在水中摆动尾巴,横亘在半空中,我沉睡中呼喊不醒,直到东窗日高,才从梦中醒来,起床后搔首念及时事,心中一点孤愁涌上心头,眉头紧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海风山雨的猛烈景象,以及诗人对此的深切感受,首联“海风一夕狂拔木,山雨三朝猛穿屋”直接点题,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自然之力的强大,颔联进一步描绘风雨交加的场景,巨浪滔天,鲸鱼横空,增强了画面的震撼力,颈联则转而写诗人自己的状态,沉睡不醒,直到日高才醒,暗示了诗人对世事的逃避心态,尾联“起来搔首念时事,一点孤愁入眉绿”则表达了诗人对时事的忧虑和内心的孤愁。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入手,通过夸张和对比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海风山雨的猛烈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以“海风一夕狂拔木,山雨三朝猛穿屋”开篇,既展现了自然之力的强大,也暗示了时局的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巨浪和鲸鱼,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震撼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诗人也不忘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颈联和尾联中,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沉睡和醒来后的搔首念时,表达了对时事的忧虑和内心的孤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也有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南宋朝廷政治腐败,国力衰微,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奸臣当道,陆游一生力主抗金复国,但多次遭到排挤和打压,晚年时期,他退居家乡,过着闲居生活,他并未因此放弃对时局的关注和忧虑,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海风山雨的猛烈景象,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也通过描写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时事的无奈和内心的孤愁,整首诗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和深沉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