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啄渐稀如老鹤,鸣声已断似寒蝉。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李商隐

吞啄渐稀如老鹤,鸣声已断似寒蝉。

病多知夜永,年长觉秋偏。

息影当轩卧,消忧向酒眠。

惆怅残生里,何因见列仙。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我吃东西越来越少,就像老鹤一样;我的声音也越来越微弱,仿佛寒蝉一般,因为病痛,我知道夜晚的漫长;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感觉秋天来得更早,我靠在窗前躺下,让身影静止;我借酒入眠,以消解忧愁,在这残生的岁月里,我惆怅万分,不知何时才能见到神仙,得到解脱。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病中的状态,表达了他对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首联以“老鹤”和“寒蝉”为喻,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因病而食欲不佳、声音微弱的状况,颔联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夜晚漫长和秋天早到的感受,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颈联描述了诗人通过静止身影和借酒消愁的方式来应对病痛和忧愁,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惆怅和对神仙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病中思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无奈和惆怅,诗中“吞啄渐稀如老鹤,鸣声已断似寒蝉”两句尤为传神,既写出了诗人病中的身体状况,又暗示了他内心的凄凉和孤独,诗人通过借酒消愁、向往神仙等方式来表达对生命的无奈和对解脱的渴望,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身体多病,仕途不顺,心情抑郁,在病中的日子里,他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易逝,于是写下了这首《病中思》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惆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李商隐晚年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感受到他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