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酒旆阑街处,深巷人家晒练时。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布帛行

唐·杜甫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道路再经战,破屋颓垣遍荆棘。

青芜高下麦齐腰,牛犊豪横黄犊骄。

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硗硗如刀剡。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崪岌。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李相攀援,川陆互穷辙。

朔风触途起,寒云傍马飞。

暝色无行处,对君吟苦悲。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

高秋正萧索,物象自疏稀。

造次一行泪,因成百行诗。

贱子生涯苦,平生食藜藿。

何由出方丈,端坐观蓬瀛。

小楼酒旆阑街处,深巷人家晒练时。

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似哭啼。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译文

(仅针对“小楼酒旆阑街处,深巷人家晒练时”两句)

小楼之上酒旗在街角随风飘扬,深巷里人家正在晾晒白色的布匹。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唐代街市和居民生活的场景,小楼上的酒旗飘扬,暗示着这里是一个热闹的商业区,可能有酒馆或酒楼,而深巷里人家晾晒布匹,则展示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唐代社会的市井生活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

赏析

这两句诗是杜甫《布帛行》中的一部分,全诗通过对比和描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和百姓的苦难,而这两句诗则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场景,为全诗增添了一份生活气息和真实感,酒旗飘扬和布匹晾晒,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但杜甫却通过这些细节,巧妙地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华与百姓的艰辛并存的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布帛行》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的作品,安史之乱后,唐朝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杜甫通过这首诗,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如官员的腐败、贫富悬殊、百姓的苦难等,而“小楼酒旆阑街处,深巷人家晒练时”这两句诗,则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杜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和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