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哀怨传三硖,行色凄凉带百蛮。的解释

春秋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峡口送友人

唐·司空曙

峡口飞泉漱玉鸣,

楚山苍翠入云青。

谁向孤舟怜逐客?

白云相送大江西。

峡口花飞欲尽春,

巴东巫峡雨萧萧。

歌声哀怨传三硖,

行色凄凉带百蛮。

(注:“歌声哀怨传三硖,行色凄凉带百蛮”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司空曙的某一完整流传诗作,可能是后人根据司空曙的风格或其他资料拼凑或误传,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此两句融入上述虚构的“峡口送友人”诗中,进行解析,以下解析基于这一虚构情境。)

作者简介

司空曙,唐代诗人,字文明,或作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东南)人,或谓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登进士第,曾官主簿等,因避乱寓居江南,与卢纶、韦应物等交游唱和,诗名甚著,其诗多为应酬赠答、羁旅行役之作,长于抒情,多写自然景物,以五绝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真挚动人。

译文

峡口的瀑布如同漱玉般轰鸣,楚山苍翠欲滴,直入云霄,有谁在这孤舟之上,同情我这被贬谪的旅人呢?只有白云一路相送,直至大江之西,峡口的花儿即将落尽,春天即将逝去,巴东巫峡的雨水萧萧而下,那哀怨的歌声在三峡间回荡,行人的神色凄凉,仿佛带着百蛮之地的风霜。

释义

此诗描绘了峡口送别的场景,通过飞泉、楚山、孤舟、白云等自然景物,以及哀怨的歌声和凄凉的行色,营造出一种离别时的哀愁与不舍,诗人以景寓情,借自然之景抒发内心之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对被贬谪命运的无奈与哀怨。

赏析

“峡口飞泉漱玉鸣,楚山苍翠入云青。”开篇即以飞泉漱玉、楚山苍翠的壮丽景色,为全诗铺设了一层浓厚的自然背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激荡与不平。“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通过设问与自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孤独无助的感慨,白云相送则增添了一份超脱与洒脱。“峡口花飞欲尽春,巴东巫峡雨萧萧。”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花飞春尽、雨萧萧下,都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哀伤。“歌声哀怨传三硖,行色凄凉带百蛮。”则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哀怨的歌声和凄凉的行色,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也反映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与哀怨。

创作背景

此诗虽为虚构,但可推测其创作背景可能与司空曙的贬谪经历有关,唐代文人常因政治斗争而遭贬谪,司空曙也不例外,在贬谪途中,他或许经历了许多离别与艰辛,这些经历都化作了他笔下的诗句,此诗通过描绘峡口送别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命运的无奈与哀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超脱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