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伏波应太息,输君谈笑上云台。的解释

风云116个月前

诗词原文

伏波台

宋·胡寅

千载伏波应太息,输君谈笑上云台。

江山自为英雄助,天地终知正直才。

落日旌旗横海屿,秋风鼓吹入江来。

功成名遂身先退,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者简介

胡寅,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宁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北宋宣和年间进士,南宋初年任起居郎,因上书反对议和,乞斩秦桧等三人,被贬官,后又起用为中书舍人,不久又罢官,他学识渊博,著作甚丰,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译文

千百年来的伏波将军(指东汉马援)应当叹息,他们哪里比得上您在谈笑间就登上了云台(指东汉云台二十八将,象征功臣),江山自然为英雄豪杰增添气势,天地终究会知晓正直人才的价值,落日余晖下,旌旗横贯海岛,秋风中,鼓乐之声从江面传来,功成名就之后您却选择身退,只留下一片赤诚之心照耀史册。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伏波将军的追忆与对比,赞美了某位英雄人物(可能是指当时或历史上的某位功臣)的英勇与智慧,以及他功成身退的高尚品质,诗中“千载伏波应太息”表达了对历史上伏波将军们的感慨与敬仰,而“输君谈笑上云台”则突出了这位英雄人物的非凡成就与轻松自如的态度,后几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英雄人物的功绩与品德,以及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赏析

这首诗以伏波将军为引子,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对英雄人物的赞美,表达了对正直、勇敢、智慧与谦逊品质的崇尚,诗中“江山自为英雄助,天地终知正直才”一句,既是对英雄人物的肯定,也是对天地正义的坚信,而“功成名遂身先退,留取丹心照汗青”则更是对英雄人物高尚品质的颂扬,展现了其淡泊名利、心系天下的胸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胡寅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南宋初年,国家面临着金人的侵略与内部的动荡,许多英雄人物挺身而出,为国家的安宁与民族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胡寅可能正是借此机会,通过赞美这些英雄人物,来表达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与对正义事业的坚定信念,诗中也蕴含着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敬仰与追忆,以及对他们高尚品质的向往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