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猫
唐·罗隐
似虎能缘木,如驹不伏辕。
但知空满袖,不觉鼠偷藩。
角簟光先占,床书乱欲翻。
口中无齿难藏老,颊上加毛自有神。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约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生活在晚唐五代时期,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归隐九华山,以诗酒自娱,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语言直白,多抒发个人抱负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译文
这只猫像老虎一样善于攀爬树木,却不像小马那样驯服地拉车,它只知道悠闲地甩动空空的衣袖(比喻悠闲自在),却未曾察觉老鼠已经偷偷溜过了篱笆,它总是抢先占据凉爽的竹席,把主人的书籍也弄得乱七八糟,虽然它口中没有牙齿难以隐藏年老的事实,但脸颊上添上的几根胡须却让它显得格外有神采。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只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表达了诗人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似虎能缘木”描绘了猫的矫健身姿,“如驹不伏辕”则反衬出猫的自在不羁,后四句则通过猫的日常行为,如占据凉席、翻动书籍等,展现了猫的顽皮与灵性,尤其是“口中无齿难藏老,颊上加毛自有神”两句,既揭示了猫的老态,又强调了其独特的魅力。
赏析
这首诗以猫为题,却不仅仅是对猫的简单描绘,而是借猫喻人,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老去的豁达态度和对生活情趣的欣赏,诗中“口中无齿难藏老”一句,以猫的衰老象征人生的暮年,但“颊上加毛自有神”则又传达出一种老而弥坚、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既有对猫的细腻刻画,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生活情趣的佳作。
创作背景
罗隐生活在晚唐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举,晚年归隐山林,以诗酒自娱,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这首诗,可能是借猫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生活态度的坚守,通过描绘猫的自在不羁和灵性十足,诗人寄托了自己对自由、独立和乐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老去的坦然接受和积极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