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棋
宋·邵雍
院静春深昼掩扉,竹间闲看客争棋。
偶因断处寻归路,却向樽前得妙机。
都胜固欣然神爽,凡输亦可只心夷。
但将生死俱拈起,造物从来是小儿。
作者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哲学家、易学家、史学家,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后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得林逋等人传授,刻苦为学,游河南,因葬父于伊水之上,遂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嘉祐及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谥“康节”,邵雍一生不仕,其学以道德性命为纲,而穷神化性命之微,所著书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译文
庭院深深,春光静好,白日里大门紧掩,我在竹林间悠闲地观看客人下棋,偶尔因为棋局中断而寻找新的思路,却在酒杯前领悟到了棋局的精妙之处,赢了固然让人欣喜,精神爽快;输了也无需沮丧,心态平和,只要能把生死都置之度外,那么造物主也不过是小儿辈罢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邵雍在春日里观看他人下棋的情景,通过棋局的胜负,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诗中“但将生死俱拈起,造物从来是小儿”一句,更是将生死看淡,将命运视为小儿戏,体现了诗人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观棋为引子,通过棋局的胜负变化,引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以“院静春深昼掩扉”开篇,营造了一个宁静祥和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竹间闲看客争棋”一句,点明了诗人观棋的地点和状态,悠闲自得。
在棋局中,诗人时而因棋局中断而寻找新的思路,时而因领悟棋局精妙而欣喜,这种心态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但将生死俱拈起,造物从来是小儿”一句,更是将生死看淡,将命运视为小儿戏,体现了诗人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佳作。
创作背景
邵雍一生不仕,以讲学著书为业,他精通易学,对人生哲理有着深刻的思考,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春日午后,闲坐于庭院之中,观看他人下棋时,有感而发所作,通过观棋这一日常活动,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命运和生死的豁达态度,这种态度反映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