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南逢雁
唐·钱起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经年谢客常因醉,三日无诗自怪衰。
雨夜湘灵泣竹处,寒烟渔父棹船归。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作者及朝代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官至尚书郎,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郎士元齐名,世称“钱郎”,又与刘长卿并称“钱刘”,其诗多为赠别应酬、流连光景之作,然部分篇章亦能反映社会现实和抒发个人抱负,风格清丽,音律和谐。
作者简介
钱起自幼聪颖好学,才情出众,但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早年多次科举不第,直到天宝年间才中进士,他的诗歌在当时颇受赞誉,与郎士元齐名,共同引领了大历时期的诗风,钱起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湘江两岸斑竹丛生,鹧鸪鸟振翅高飞。
多年来因醉酒而谢绝访客,三日不写诗便自觉才情衰退。
雨夜中仿佛听到湘水女神在竹林中哭泣,寒烟中渔父驾着小船归来。
沧江上月色朦胧,烟雾缭绕,门前系着钓鱼的小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湘江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个人才情的珍视,首联以湘江斑竹和鹧鸪起兴,营造出一种凄清而美丽的氛围,颔联“经年谢客常因醉,三日无诗自怪衰”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因醉酒而谢绝访客,以及三日不写诗便自觉才情衰退的内心世界,颈联通过湘水女神和渔父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湘江的神秘和美丽,尾联则以沧江月色和钓鱼小船作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湘江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个人才情的珍视。“经年谢客常因醉,三日无诗自怪衰”两句尤为传神,既表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又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钱起在湘南地区游历时所作,当时,钱起或许正经历着仕途的挫折和人生的困惑,而湘南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给了他极大的慰藉和启示,在游历过程中,钱起被湘江的美景所吸引,同时也感受到了湘南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钱起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个人才情的珍视,同时也能体会到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