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中途
唐·杜牧
四海道途行太半,百年光景近中分。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他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
译文
人生在世的道路,我已走过了大半的天下;百年的光阴,也已悄然接近了中点,这浮浮沉沉的人生,就像冰层下的流水,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地向东流去,而人们却往往对此浑然不觉。
释义
四海道途行太半:指人生道路漫长,作者已走过了很多地方,经历了许多事情。
百年光景近中分:表示人生短暂,百年时光已经过半,暗示时光易逝,岁月如梭。
浮生恰似冰底水:用冰底水来形容人生的无常与不易察觉的流逝。
日夜东流人不知:强调人生的流逝往往是在不经意间,人们往往难以察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感慨,首句“四海道途行太半”以广阔的地理空间为背景,展现了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次句“百年光景近中分”则以时间流逝为线索,突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后两句“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将人生的无常与不易察觉的流逝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中年时期,此时他已历经仕途的起伏与人生的沧桑,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在唐代,士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和人生追求,而杜牧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政治家,更是对人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感悟,这首诗正是他在人生旅途中,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深刻反思和感慨之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牧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