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米未回愁灶冷,读书有课待窗明。全诗是什么?

小编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冬日杂兴》

宋·范成大

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栗暖身肠。

此时灶冷愁无米,读书有课待窗明。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官员,他早年仕途不顺,后入朝为官,曾任参知政事(副宰相),范成大以诗名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平易近人,语言清新自然,尤其擅长田园诗,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

译文

雪夜漫长,柴火微弱无烟,地炉里煨着栗子,温暖着身体和心肠,此刻灶台冷清,愁的是家中无米下锅,而我还有读书的任务等待着窗明几净的清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夜中,诗人范成大在家中取暖、煨栗的情景,同时透露出因家中无米下锅而心生愁绪,但即便如此,他仍不忘读书学习,期待着窗明几净的清晨继续自己的学业。

赏析

这首诗以冬日雪夜为背景,通过描绘家中无米下锅的困境,展现了诗人范成大在艰难困苦中仍不忘读书学习的精神,首句“榾柮无烟雪夜长”以“无烟”和“雪夜长”营造出一种寒冷、孤寂的氛围;次句“地炉煨栗暖身肠”则以“煨栗”和“暖身肠”表现出诗人在困境中寻求温暖和安慰的努力,后两句“此时灶冷愁无米,读书有课待窗明”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愁绪和坚持,即使家中无米下锅,他仍不忘读书学习,期待着窗明几净的清晨继续自己的学业,这种在困境中仍不放弃学习和追求的精神,正是诗人范成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的体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范成大晚年时期,当时,他因政治斗争而多次被贬谪,生活困顿,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在这首《冬日杂兴》中,他以冬日雪夜为背景,通过描绘家中无米下锅的困境和自己在困境中仍不忘读书学习的精神,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展现了诗人范成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