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日御金华殿,谁诵周家七月诗?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宫词

唐·王建

君王日御金华殿,

谁诵周家七月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建,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府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诗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所作《宫词》百首,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著有《王司马集》。

译文

君王每天都在金华殿上处理国事,

又有谁还会去诵读那周朝的《七月》诗篇呢?

释义

君王日御金华殿:君王每日都在金华殿(象征皇权的宫殿)处理政务或享乐。

谁诵周家七月诗:《七月》是《诗经·国风·豳风》中的一篇,反映了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情况,表达了农民的辛劳与生活的艰辛,此句问的是,在这样的宫廷生活中,还有谁会去关心、去诵读这样反映民间疾苦的诗歌呢?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对比鲜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生活与民间疾苦之间巨大反差的深刻思考,金华殿的繁华与《七月》诗篇中描述的农民艰辛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民间生活的困苦之间的鸿沟,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创作背景

王建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生活困苦,而宫廷生活却依然奢华无度,诗人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这首诗不仅是对宫廷生活的描绘,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