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苗垂槁叹何堪,大雨谁知变立谈。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喜雨

唐·李中

旱苗垂槁叹何堪,大雨谁知变立谈。

云气半开新霁色,天光初露嫩晴岚。

郊原远近青无际,溪涧高低碧似蓝。

喜雨滂沱滋稼穑,农家此际尽开颜。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他一生仕途不顺,多任小官职,但才华横溢,擅长写诗,尤其以反映民生疾苦和自然风光的诗作著称,李中的诗作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干旱的禾苗已经枯萎得让人叹息不已,谁能想到大雨竟在片刻间就倾盆而下,云层半开,露出了雨后的清新景色,天光初现,嫩绿的晴岚(山间云雾)缭绕,远处的郊野和近处的原野都一片青翠,无边无际,溪涧的水流高低起伏,碧绿得像蓝色的绸带,这喜人的大雨滋润着庄稼,农家此刻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场景,首联“旱苗垂槁叹何堪,大雨谁知变立谈”表达了旱情严重,禾苗枯萎,农民无奈叹息,但大雨突然而至,令人惊喜,颔联和颈联则描绘了雨后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云开雾散,天光初现,郊原青翠,溪涧碧绿,尾联“喜雨滂沱滋稼穑,农家此际尽开颜”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农民对这场及时雨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喜雨”为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和喜悦,首联以“旱苗垂槁”和“大雨谁知变立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雨水的及时和珍贵,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的自然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尾联则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农民对这场及时雨的感激和喜悦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晚唐至五代初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农民生活困苦,长期的干旱更是加剧了农民的困境,使得他们迫切渴望雨水的到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李中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农民对雨水的渴望和喜悦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社会的关切和对农民的同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中对农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真挚关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