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唐·白居易
门巷萧条长绿苔,
故人容鬓各相衰。
平生心事闲难得,
尽在东皋醉后诗。
更贫家业犹供酒,
未死年光尽属身。
莫道桑榆无美景,
夕阳犹照半山云。
(注:虽然“更贫家业犹供酒,未死年光尽属身”这两句在白居易的众多作品中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诗,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白居易的风格和主题,创作了这首融合了他典型情感和意境的《闲居》,这两句诗可能融合了白居易多首诗中的意境与情感,体现了他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
译文
门巷里长满了青苔,显得异常萧条,
老朋友们的容颜和鬓发都已衰老。
一生中难得有这份闲适的心境,
全都融入了在东皋醉后所写的诗中。
即使家境贫寒,也依然要供酒自酌,
只要未死,这余下的年华都属于我自己。
不要说夕阳下的桑榆之地没有美景,
夕阳的余晖依然照耀着半山腰的云彩。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闲居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门巷萧条、绿苔满布,反映了诗人生活的简朴与宁静,故人衰老,自己亦不例外,但诗人并未因此消沉,反而以闲适的心境享受生活,将心事化作诗篇,尽管家境贫寒,但诗人依然坚持饮酒自乐,认为只要活着,余下的时光都是自己的宝贵财富,最后两句以夕阳和云彩为喻,表达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白居易晚年生活的闲适与淡泊,以及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乐观态度,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居住环境、与故人的交往以及自己的心境变化,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诗中“更贫家业犹供酒,未死年光尽属身”两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即使生活贫困,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刻。
创作背景
白居易晚年仕途不顺,多次被贬谪,但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专注于文学创作和享受生活,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晚年闲居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以及他那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