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花舞影月当午,檐树有声风报秋。出自哪首诗?

生辉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夜有感

庭花舞影月当午,檐树有声风报秋。

独坐孤灯听夜雨,心随明月到天头。

作者:李中(唐)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李中,晚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唐末至五代初,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尤其在描写秋景与夜景方面有着独到的造诣,李中的作品在《全唐诗》中有收录,虽然传世作品不多,但每一首都堪称佳作,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译文

庭院中的花朵在月光的照耀下翩翩起舞,影子随风摇曳,此时正值午夜时分,月亮高悬,屋檐下的树木在秋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报告秋天的到来,我独自坐在孤灯下,听着窗外的夜雨声,思绪随着明亮的月光飘向了遥远的天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的思念,首句“庭花舞影月当午”以花影舞动、月挂中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秋夜氛围,次句“檐树有声风报秋”则通过风声与树叶的摩擦声,暗示了秋天的到来,增添了季节的韵味,后两句“独坐孤灯听夜雨,心随明月到天头”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孤独情感与对远方的向往,使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庭院、花朵、月亮、檐树、风声、夜雨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的思念,诗中的“月当午”与“心随明月到天头”等意象,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佳作。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历史久远,已难以考证,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一个秋夜独自坐在家中,面对窗外的自然景象,心中涌起了孤独与思念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