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有阴休倦步,澄溪无滓濯尘缨。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北斋雨后

宋·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

绿树有阴休倦步。

一雨池塘水面平,

澄溪无滓濯尘缨。

作者及朝代

作者:文同(1018年-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北宋画家、诗人,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作者简介

文同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不仅在诗文上有很高的造诣,还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尤其擅长竹画,被誉为“湖州竹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反映了他的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

译文

小小的庭院和幽静的园林极其清雅,

绿树成荫,让人忘却疲倦,悠然漫步。

一场雨后,池塘的水面变得平静无波,

清澈的溪流中没有杂质,可以洗涤掉尘世中的烦恼。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庭院和园林的清新景象,通过绿树成荫、池塘水面平静、溪流清澈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尘世烦恼的超脱。“绿树有阴休倦步”描绘了诗人在绿树成荫的环境中悠然漫步的情景,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澄溪无滓濯尘缨”则借清澈的溪流比喻洗涤心灵,表达了诗人追求心灵纯净、超脱尘世烦恼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雨后庭院的静谧与美丽,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中“绿树有阴休倦步”一句,不仅描绘了绿荫下的舒适环境,还隐含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澄溪无滓濯尘缨”一句,则通过清澈的溪流比喻洗涤心灵,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烦恼的摒弃和对心灵纯净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意味,展现了文同作为文人画家的独特艺术风格和人生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文同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厌倦了官场的纷扰和世俗的束缚,渴望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通过描绘雨后庭院和园林的清新景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尘世烦恼的摒弃,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追求自然之美、超脱尘世烦恼的思想,在文同的诗文和画作中都有体现,成为他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