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是邯郸枕中梦,坠鞭不用忆京华。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忆长安

唐·韦庄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灞陵桥畔水潺潺,曾见青骊度此间。

今日重来空自叹,春风不似旧年颜。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杨阴里千条路,只有那人是少年。

忆昨离宫上翠楼,朝云暮雨暗相投。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俱是邯郸枕中梦,坠鞭不用忆京华。

作者及朝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且能词,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作者简介

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起义作乱,流离失所,直至中和二年(882年)始登进士第,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乾宁元年(894年),再擢为左散骑常侍,出为陕州、虢州刺史,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劝唐昭宗西迁,任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为前蜀王建掌书记,遂定居成都,天祐六年(909年),王建称帝,建立前蜀,韦庄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次年升任宰相,武成三年(910年),韦庄在成都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文靖”。

译文

你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汹涌澎湃地奔向大海一去不回,人生种种经历都不过是黄粱一梦,不必再为过去的繁华(京华,代指京城,繁华之地)而追忆不已,以致于坠鞭失态。

释义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如梦的深刻感慨,以及对过往繁华不再的无奈与释然,黄河之水奔流不息,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邯郸枕中梦,则借用典故,比喻人生的短暂与虚幻,坠鞭不用忆京华,意味着不必再为过去的辉煌而留恋,应放下过去,面对现实。

赏析

韦庄此诗以黄河之水开篇,气势磅礴,寓意深远,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抒发,邯郸枕中梦一句,巧妙借用典故,将人生的虚幻与短暂表现得淋漓尽致,坠鞭不用忆京华,则是对过往繁华的淡然处之,透露出诗人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与超脱,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韦庄本人也经历了战乱流离、仕途坎坷等种种磨难,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此诗可能是韦庄在晚年时期,回顾自己一生经历,感慨人生如梦、繁华易逝而创作的,通过描绘黄河之水的奔腾不息和邯郸枕中梦的虚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繁华易逝的深刻感慨,以及对过往繁华的淡然处之。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