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扫园日日成幽趣,抚枕时时亦浩歌。
风送花香松叶落,月移竹影鸟声和。
闲来无事观云起,兴至有情赋诗歌。
山居清幽人自在,不羡繁华不羡多。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常寓含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其书法以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绘画则擅长竹石,笔墨纵横,淋漓酣畅,别具一格。
译文
每天清扫园子成了我幽静的乐趣,时常手抚枕头也会高声歌唱,风儿送来花香,松叶随风飘落,月光移动,竹影婆娑,鸟鸣声声和谐,闲暇时我观看云起云落,兴致来时便赋诗抒怀,山居生活清幽自在,我不羡慕尘世的繁华与喧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在,通过“扫园”、“抚枕浩歌”、“观云起”、“赋诗歌”等日常活动,展现了诗人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高洁情怀,诗中自然景物的描绘,如花香、松叶、月光、竹影、鸟声,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山居生活的清幽与美好。
赏析
此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首联“扫园日日成幽趣,抚枕时时亦浩歌”直接点题,展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与乐趣,颔联通过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命力的意境,颈联“闲来无事观云起,兴至有情赋诗歌”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尾联“山居清幽人自在,不羡繁华不羡多”总结全诗,点明了诗人不慕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主旨。
创作背景
郑板桥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辞官归隐,过着清贫而自由的山居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清幽与自在,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繁华的厌倦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他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