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宿天竺寺
唐·皎然
钟磬出松梢,幽人声渐遥。
兴阑扫榻襌房卧,清梦还应到剡溪。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皎然,唐代著名诗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他是南朝谢灵运十世孙,唐代著名诗僧、茶僧,也是中国山水诗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皎然的诗歌创作,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以及表达内心的禅意与淡泊之情。
译文
钟声与磬声从松树的梢头传出,那幽居之人的声音渐渐远去,兴致阑珊之时,我打扫好禅房中的床铺躺下,清梦中或许还会回到那遥远的剡溪。
释义
钟磬出松梢:指寺庙中的钟声和磬声在松林间回荡。
幽人声渐遥:形容那隐居之人的声音随着距离变远而逐渐模糊。
兴阑扫榻:兴致减退后,打扫床铺准备休息。
襌房卧:在禅房中躺下。
清梦还应到剡溪:清梦中或许还会回到那曾经游历过的剡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天竺寺住宿时的情景,前两句通过钟声、磬声以及幽人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远离尘嚣的禅境之中,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宁静,他在兴致阑珊之时,选择在禅房中休息,而清梦中或许还会回到那曾经游历过的剡溪,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皎然的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表达了他对禅意的追求和内心的淡泊之情,整首诗充满了禅意和诗意,让人在品读中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美好。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历名山大川,寻访古刹名僧,以诗会友,以禅为伴,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游历过程中,夜宿天竺寺时所作,天竺寺作为唐代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题咏,皎然在这里感受到了寺庙的幽静与禅意,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禅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