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嘉州迎诏处,忽闻鼓吹却凄然。出自哪首诗?

风云79个月前

诗词原文

嘉州作

唐·岑参

寂寞嘉州迎诏处,忽闻鼓吹却凄然。

江声夜宿听潮落,山色朝来看雨前。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春惆怅谁人知,独坐闲庭草芊芊。

作者及朝代

作者:岑参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的诗作题材广泛,尤其擅长描绘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语言雄奇瑰丽,风格悲壮慷慨,岑参一生曾两度出塞,长期在边疆任职,对边塞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其边塞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在寂寞的嘉州迎接朝廷诏书的地方,忽然听到鼓乐之声却感到凄凉,夜晚住宿时听着江水的声音,看着潮水退去;清晨起来,看着山色,等待着雨前的景象,在蜀国曾听闻子规鸟的啼叫,到了宣城又见到了杜鹃花,整个春天我都满怀惆怅,这份心情又有谁知道呢?只能独自坐在闲庭之中,看着茂盛的草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嘉州迎接朝廷诏书时的复杂心情,首联“寂寞嘉州迎诏处,忽闻鼓吹却凄然”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诗人在寂寞中迎接诏书的凄凉心境,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江声、山色、子规鸟和杜鹃花等自然景物,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和惆怅,尾联“一春惆怅谁人知,独坐闲庭草芊芊”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人理解的孤独感。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嘉州迎接诏书时的复杂情感,首联的“寂寞”与“凄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在迎接本应喜庆的诏书时的凄凉心境,颔联和颈联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诗人的孤独和惆怅进一步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苦闷和孤独感,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岑参的这首诗在表达上含蓄而深沉,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心境,这首诗也展现了岑参作为边塞诗人的独特风格和才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岑参在嘉州任职期间,当时,他或许因为某种原因而心情低落,对即将到来的朝廷诏书也缺乏应有的喜悦和期待,在迎接诏书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深深的寂寞和凄凉,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具体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可能已无从考证,但这首诗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却是真实而深刻的。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