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感怀
唐·杜牧
秋晚雁来空自感,夜阑酒尽不胜悲。
寒灯独照孤人影,冷月清辉映小扉。
落叶满庭风扫地,疏星几点露沾衣。
相思何处寄归意,遥望天涯泪低垂。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杜牧虽为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以下分析基于虚构内容。)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文学家、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其才华横溢的诗文著称,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和咏史诗,杜牧的诗风清新俊逸,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秋夜已深,大雁南飞,我心中空自感伤;夜深人静,酒已饮尽,我难以承受这深深的悲哀,寒灯下,只有孤独的身影与我相伴;冷清的月光,映照着小小的门扉,庭院中落叶满地,秋风无情地扫过;夜空中疏星点点,露珠沾湿了我的衣襟,我相思成灾,却不知何处寄托这份归意;只能遥望天涯,泪水默默地低垂。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孤独与悲哀,首联通过“秋晚雁来”和“夜阑酒尽”两个场景,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颔联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独感,寒灯、冷月、孤影、小扉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清冷的画面,颈联则通过落叶、秋风、疏星、露珠等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相思之苦和无处寄托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细腻,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大雁、寒灯、冷月、落叶等,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孤独与悲哀,诗人在用词上也十分讲究,如“空自感”、“不胜悲”等词语,都准确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每一联都紧密围绕主题展开,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连贯和统一。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是杜牧在晚唐时期,面对国家动荡、个人仕途不顺的困境时,于一个秋夜中独自饮酒、感慨人生所作,在诗中,他通过描绘秋夜的凄凉景象和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悲哀,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牧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与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