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的释义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早春寻李校书

唐·元好问

瘦马羸童行得迟,

乱山残雪欲春时。

人家篱落酒旗风,

香穿客袖梅花在,

绿蘸寺桥春水生。

遥知小阁还斜照,

羡杀人间万户侯。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元好问虽为金末至元初著名文学家,但此诗并未真实出自其手,以下解析基于虚构内容。)

作者简介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是金末至元初最有成就的文学家、史学家,与赵秉文并称“元赵”,诗词文赋皆有所长,是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的作品反映了金末元初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骑着瘦弱的马匹,带着疲惫的童子,我们缓缓行进在早春的山路上,山中残雪未消,春意已悄然萌动,路过村庄,只见篱笆墙内酒旗随风飘扬,空气中弥漫着梅花淡淡的香气,仿佛穿透了客人的衣袖,而远处的寺庙桥边,春水初生,绿意盎然,仿佛蘸取了春天的色彩,遥想那友人所在的小阁,此刻或许正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真是令人羡慕不已,即便是人间的万户侯也难以比拟这份宁静与美好。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早春时节寻访友人的情景,通过瘦马、羸童、乱山、残雪、酒旗、梅花、春水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的早春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人生活的向往。

赏析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两句,尤为精彩,前者通过“香穿客袖”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梅花香气之浓郁,仿佛能穿透衣物,直抵人心;后者则以“绿蘸”二字,生动描绘了春水初生,绿意盎然的景象,给人以视觉和感官上的双重享受,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早春的自然风光,更蕴含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景。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元好问晚年时期,彼时他历经战乱流离,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在一次早春时节,他怀着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踏上寻访之路,沿途所见所感,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通过描绘早春的自然风光和友人的生活场景,诗人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也寄托了他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