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异县萧条地,更遇初寒惨澹天。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日有感

唐·杜审言

羁旅应愁望,穷途更惘然。

不堪异县萧条地,更遇初寒惨澹天。

风叶下庭寒有色,虫声入户夜无烟。

愁肠欲断谁为我,独立高楼泪泫然。

作者及朝代

杜审言,唐代诗人,约生于645年,卒于708年,字必简,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迁居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他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写个人遭遇和仕途坎坷,风格雄浑奔放,对后世诗歌发展有较大影响,杜审言与崔融、李峤、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是唐代“初唐四杰”之后的又一重要诗人群体。

作者简介

杜审言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年少时即以文章知名,曾任右史,因文章出众,被时人称为“文章圣手”,但其仕途并不平坦,多次遭贬谪,晚年才得以重用,但不久便病逝,杜审言的诗风清新自然,尤擅长五言律诗,对后来盛唐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漂泊异乡的我本应愁苦眺望,身处穷途末路更觉迷茫无助。

难以忍受这异乡荒凉之地,又偏偏遇上初冬寒冷惨淡的天。

风吹落叶飘到庭院增添寒意,虫鸣声声穿透门户夜无炊烟。

愁苦得肠断又有谁能理解我,独自登上高楼泪水潸然而下。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仕途不顺的愁苦心境,首联直抒胸臆,写出羁旅之愁和穷途之感;颔联以“不堪”和“更遇”两个词,强化了诗人对异乡萧条和初寒天气的难以忍受;颈联通过描绘风叶、虫声等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愁肠欲断、无人理解的孤独与悲哀。

赏析

此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诗人身处逆境的愁苦心境,颔联“不堪异县萧条地,更遇初寒惨澹天”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写出了环境的恶劣,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颈联的景物描写则巧妙地与诗人的情感相融合,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尾联的直抒胸臆,则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使全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杜审言仕途不顺、身处异乡之时,杜审言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晚年才得以重用,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身处异乡、遭遇初寒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无奈和悲哀,也反映了唐代士人普遍面临的仕途艰辛和人生困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