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傍篱寒引蔓,菖蒲络石瘦生根。的释义

春秋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唐·王维

薯蓣傍篱寒引蔓,菖蒲络石瘦生根。

荒庭日暮鸟飞尽,深院寂寥人独存。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薯蓣(山药)沿着篱笆在寒风中伸展着藤蔓,菖蒲和络石(一种攀援植物)在石缝间瘦弱地扎下了根,荒凉的庭院在日暮时分鸟儿都已飞尽,深深的院落里只剩下我独自寂寥地存在着。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孤寂,首句“薯蓣傍篱寒引蔓”通过薯蓣(山药)在篱笆旁蔓延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生命力的顽强和山居生活的质朴,次句“菖蒲络石瘦生根”则进一步以菖蒲和络石在石缝间生根的形象,强调了生命力的顽强和环境的艰苦,后两句“荒庭日暮鸟飞尽,深院寂寥人独存”则通过描绘日暮时分的荒凉庭院和寂寥的深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孤寂,前两句通过对薯蓣和菖蒲络石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生命力的顽强和环境的艰苦,同时也为后两句的寂寥氛围做了铺垫,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日暮时分的荒凉庭院和寂寥的深院,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王维晚年信奉佛教,长斋奉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隐居期间,面对荒凉的山居环境,内心感到孤独与寂寞时所作,通过描绘薯蓣、菖蒲络石等自然景象,以及荒凉庭院和寂寥深院的氛围,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山居生活的感受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体现了王维诗歌中常见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