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江乘潮潮始生,长亭却趁落潮行。的释义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姚江行

唐·罗隐

姚江乘潮潮始生,长亭却趁落潮行。

参差远树高低影,一片孤城万井鸣。

作者简介

罗隐,字昭谏,唐代晚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初期,一生历经坎坷,多次参加科举不第,后转而投身幕府,晚年归隐,罗隐的诗作风格犀利,多讽刺时弊,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有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的诗作也富有哲理性和抒情性,深受后世推崇。

译文

在姚江上趁着潮水初生时出发,却在长亭边趁着落潮时分前行,远处的树木参差不齐,树影在夕阳下显得高低错落;而孤城之中,万家灯火闪烁,传来阵阵喧嚣之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姚江上乘潮而行,又在长亭边趁落潮而行的情景,通过“乘潮”与“趁潮”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受,诗中还通过描绘远树孤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喧嚣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赏析

这首诗以姚江行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姚江乘潮潮始生”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暗示了诗人对潮水的敏锐观察;次句“长亭却趁落潮行”则通过“却趁”二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把握和对行程的从容,后两句“参差远树高低影,一片孤城万井鸣”则通过远树孤城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喧嚣的氛围,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诗人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抒情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罗隐一生历经坎坷,多次参加科举不第,后转而投身幕府,晚年归隐,在长期的漂泊和游历中,他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有了深刻的感悟和体验,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姚江行旅中,面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而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也可以体会到他那种从容不迫、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