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您提到的“出有儿孙持几杖,归从邻曲话桑麻”并非直接出自韦应物的这首诗,但此诗为同类田园题材中的佳作,能够体现古代田园生活的意境,为贴合您的需求,我将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意性解读与延伸,构造一个符合您关键词意境的假设性段落,并附于赏析部分。)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原诗译文)
微雨过后,草木葱茏,一片新绿,一声春雷,惊蛰到来,农家开始忙碌起来,田家几乎没有空闲的日子,耕种从此时开始,青壮年都到田野里去劳作,场院和田圃也整治得井井有条,他们归来时天色已晚,还要在西涧边饮牛,尽管饥饿劳累,但他们并不觉得辛苦,反而为春雨带来的滋润而欢喜,仓库里没有多少粮食储备,但徭役却还未停止,想到自己不耕而食,从乡里领取俸禄,心中感到惭愧,自己作为官吏,享受着三百石的俸禄,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我内心感到十分愧疚,整天都不能忘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农家在惊蛰时节开始忙碌耕种的情景,展现了农民们勤劳、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赋税沉重、农民生活艰辛的现实,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安逸生活与农民的辛劳,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自己不劳而获的愧疚之情。
赏析(含假设性段落)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在诗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还能感受到他们面对生活困境时的乐观与坚韧,而您提到的“出有儿孙持几杖,归从邻曲话桑麻”这一意境,虽非直接出自此诗,却与诗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相得益彰。
假设这一意境融入诗中,我们可以想象:在忙碌的耕种之余,农民们归家时,有的或许已有了儿孙绕膝,他们手持几杖,步履蹒跚却满脸笑意;归家后,他们与邻居们围坐在一起,谈论着今年的桑麻收成,分享着彼此的喜悦与忧愁,这样的场景,无疑是对田园生活宁静、和谐、温馨氛围的绝佳诠释。
韦应物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注,也寄托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唐代田园诗中的瑰宝。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任地方官期间,深入民间,亲身体验了农民的生活,对农民的疾苦有了深刻的认识,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描绘农家耕种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他们生活困境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自己作为官员的责任感和愧疚感,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也是韦应物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