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自矜豪气在,欲乘风露摘千株。的释义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荔枝叹

宋·苏轼

红纱帐里透芳香,碧玉盘中缀锦囊。

琼浆玉液胜瑶酒,凤髓龙肝美可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醉里自矜豪气在,欲乘风露摘千株。

平生饱识天南物,只有荔枝无近书。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王安石、欧阳修并称“王苏”,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在政治上恪守儒家入世的传统,但在个人遭遇挫折时,也向往道家超然物外的洒脱。

译文

在红纱帐中透出荔枝的芳香,碧玉盘中盛放着装满荔枝的锦囊,荔枝的美味胜过瑶池的仙酒,它的果肉如同凤髓龙肝般美味可尝,罗浮山下四季如春,卢橘和杨梅依次成熟,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做岭南的人,醉意中我自夸豪气仍在,想要趁着风露去摘取千株荔枝,我一生饱览了岭南的物产,只有荔枝没有写成近书(指近来的诗作或书信)。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荔枝的色香味形,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喜爱之情,以及愿意为了品尝荔枝而留在岭南的意愿,醉里自矜豪气在,欲乘风露摘千株”一句,更是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自信自傲的性格特点。

赏析

这首诗以荔枝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荔枝的诱人之处,诗人不仅赞美了荔枝的美味,还表达了自己对岭南风物的热爱和留恋,醉里自矜豪气在,欲乘风露摘千株”一句,更是将诗人的豪情壮志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荔枝的痴迷,更体现了他敢于挑战、勇于追求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被贬谪到岭南地区时所作,在岭南,他品尝到了当地盛产的荔枝,深感其美味无比,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那种豪放不羁、自信自傲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