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白居易
枕上愁烦多病身,
此时须是独参禅。
也知法味多生净,
方得逍遥出世间。
此身要是归衰谢,
外物何须更固留。
毕竟浮生谩劳役,
算来何事不成休。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通俗易懂,贴近民生,广泛涉及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怀,其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病卧在床上,愁绪与病痛交织于一身,
此刻唯有独自参悟禅理以寻求解脱。
也深知佛法能带来内心的清净与安宁,
方能让我超脱尘世,逍遥自在。
如果此生终将走向衰老与消逝,
那么身外之物又何必紧紧执着不放呢?
毕竟人生短暂,劳碌奔波皆是空幻,
细细想来,又有何事能真正让人停歇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在病中对生命、对物质世界的深刻反思,他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认为身外之物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值得过分留恋,通过参禅悟道,他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以达到逍遥自在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病中思为引子,展开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白居易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对物质世界的看法,诗中“此身要是归衰谢,外物何须更固留”一句,更是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即生命终将消逝,身外之物不过是暂时的拥有,不值得过分执着,这种超脱与豁达的人生态度,让人深感敬佩。
这首诗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通俗易懂、贴近民生的特点,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用平实的语言写出了对生命的感悟,让读者能够轻易理解并产生共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因年老体弱而多病,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病中,他独自参禅悟道,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一过程中,对生命、对物质世界的深刻反思与感悟的结晶,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在晚年时期对生命的豁达与超脱,以及他对人生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