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盛来有佳色,咽罢有余香。
追凉明日无奇策,聊向林间卜雨鸠。
(注:“追凉明日无奇策,聊向林间卜雨鸠”这句并非直接出自李白已知的完整作品中,可能是后人根据李白风格或相关意象创作的句子,或是对李白某些诗句意境的化用与重组,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构想为李白作品的一部分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李白,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今四川江油),他才华横溢,性格豪放不羁,一生游历名山大川,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的诗歌以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奔放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在这炎炎夏日,我懒得摇动白羽扇,索性裸身于青翠的林间,将头巾挂在石壁上,任由松风吹拂着露出的头顶,饮一壶清茶,色泽诱人,饮后余香绕舌,为了寻找明日的凉爽,我没有什么奇策,只好在林间听听雨鸠的叫声,或许它能预示一场及时雨的到来。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山林中的悠闲生活,通过“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等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以及对世俗束缚的摒弃,而“追凉明日无奇策,聊向林间卜雨鸠”则表达了诗人面对酷暑时的无奈与幽默,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朴素观察与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夏日山林避暑图,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情怀,通过“追凉”与“卜雨鸠”的细节,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凉爽的渴望,也透露出一种随遇而安、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李白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完美融合,使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大自然的清凉与宁静。
创作背景
虽然“追凉明日无奇策,聊向林间卜雨鸠”这句并非直接出自李白已知的确切作品中,但我们可以构想,这样的诗句或许反映了李白在某个夏日,身处山林之中,面对酷暑难耐,心中既有对凉爽的向往,又有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顺应,李白一生热爱自然,常以山林为伴,这样的创作背景符合他一贯的生活态度和诗歌风格。
虽然这句诗的具体出处可能并非直接出自李白的某篇完整作品,但通过对其进行构想与解析,我们依然能够领略到李白诗歌的魅力,以及他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