熠熠露萤黏径草,鼕鼕漏鼓下谯楼。的释义

风云6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熠熠露萤黏径草,鼕鼕漏鼓下谯楼”,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熠熠露萤黏径草,鼕鼕漏鼓下谯楼。

秋来老病须相料,夜永闲吟得自由。

(注:由于“熠熠露萤黏径草,鼕鼕漏鼓下谯楼”并非该诗的前两句,且原诗中此两句并不连续出现,但为了符合您的要求,这里将其融入整体解析中。)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整体译文,重点解析关键词所在句)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秋夜里,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黏附着草叶;而城楼上漏鼓的声音咚咚作响,宣告着夜晚的深沉,我年老多病,需要好好照料自己,但在这漫长的秋夜里,闲来吟诗倒也得了一份自由。

释义

“熠熠露萤黏径草”描绘了秋夜中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烁的情景,用“熠熠”形容萤火虫的微光,用“黏”字生动地表现了萤火虫与草叶的关系,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鼕鼕漏鼓下谯楼”则通过漏鼓的声音和谯楼的背景,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深沉和时间的流逝感,漏鼓是古代计时用的器具,其咚咚的响声在夜晚显得格外清晰,而谯楼则是古代城墙上用于瞭望和报时的建筑,这里共同构成了一幅秋夜城楼的画面。

赏析

陆游的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中原沦陷、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国家统一的渴望。“熠熠露萤黏径草,鼕鼕漏鼓下谯楼”两句不仅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深沉,还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国家命运的感慨,萤火虫的微光与漏鼓的声音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美。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事业,但多次遭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也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熠熠露萤黏径草,鼕鼕漏鼓下谯楼”两句在诗中并不连续出现,但它们在各自的语境中都起到了很好的描绘和抒情作用,在整体解析时,我们将其融入诗中进行了综合赏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