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火云突兀方蒸暑,银汉纵横已报秋。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翰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刘翰,字武子(一说武之),长沙(今属湖南)人,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据其作品大致可知他生活在南宋高宗、孝宗时期,曾官居小吏,但仕途不顺,晚年贫寒,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译文
小乌鸦的啼声散去后,玉屏变得空寂无声,我枕着一阵新凉,扇着扇子入睡,天空的火云仍然突兀地燃烧着,仿佛还在盛暑之中,但银河已经纵横交错,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我睡醒后,想找寻秋声,却无处可寻,只见满阶的梧桐叶在月光中摇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首联通过“乳鸦啼散”和“玉屏空”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暗示着夏末秋初的转换,颔联中的“火云突兀方蒸暑,银汉纵横已报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表现了夏日的余威仍在,另一方面则预示着秋天的到来,颈联和尾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醒来后寻找秋声无果,但看到满阶梧桐叶在月光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期待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立秋时节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颔联“火云突兀方蒸暑,银汉纵横已报秋”是全诗的精华所在,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夏末秋初的时节特征。“火云突兀方蒸暑”描绘了夏日的余热未消,天空的火云仍然炽热地燃烧着;“银汉纵横已报秋”则预示着秋天的到来,银河的纵横交错象征着季节的更迭,这种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也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翰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关,刘翰生活在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虽曾官居小吏,但仕途不顺,晚年贫寒,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季节的变化更加敏感,也更容易引发对人生和时代的感慨,立秋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标志着夏天的结束和秋天的开始,也象征着一种转折和变化,刘翰在立秋时节写下这首诗,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和时代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