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宿负
宋·陆游
作意归来偿宿负,透窗遮莫已三竿。
灯前细与儿孙说,不为贻谋只自安。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我特意归来是为了偿还过去的债务(或责任),哪怕阳光已经透过了窗户,时间已近正午(三竿为古代计时用语,意指日已高悬),在灯烛前我细细地与儿孙们讲述,我这样做不是为了给后代留下什么财产或计谋,只是为了求得自己内心的安宁。
释义
“作意归来偿宿负”表达了诗人为了履行某种责任或债务而特意归来的决心;“透窗遮莫已三竿”则描绘了时间的流逝,暗示诗人归心似箭,不顾时辰已晚;“灯前细与儿孙说”展现了诗人在家中与后代分享心事的场景;“不为贻谋只自安”则揭示了诗人归来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给后代留下什么物质财富或人生智慧,而是为了求得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赏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债务的责任感和对内心安宁的追求,首句“作意归来偿宿负”直接点题,展现了诗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次句“透窗遮莫已三竿”则通过时间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紧迫感,暗示诗人归心之切;后两句则通过家庭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儿孙的亲密关系和内心的真实想法,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对名利和物质财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晚年,他更加珍视内心的平静和家庭的温暖,因此特意归来与儿孙共度时光,并向他们传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感悟,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表达了他对过去债务的责任感和对内心安宁的追求,也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在晚年时期对人生和家庭的深刻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