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桃李岂不妍,雪涧未妨松磊砢。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物

宋·邵雍

春城桃李岂不妍,雪涧未妨松磊砢。

曾见周南歌汉广,何人为诵楚词招?

作者及朝代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邵雍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后定居洛阳,后人称其为“百源先生”。

作者简介

邵雍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毕生致力于易学、理学研究,创立了“先天学”体系,成为北宋五子之一,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在理学领域,被视为理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邵雍的诗作也颇受赞誉,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译文

春天的城市里,桃李花开得难道不娇艳吗?但即便是在白雪覆盖的山涧旁,松树依然挺拔磊落,不失其雄伟之姿,我曾见过《诗经·周南》中歌唱《汉广》的篇章,赞美那广袤的江水与茂盛的林木,但如今又有谁来吟诵《楚辞》中的《招魂》呢?

释义

本诗通过对比春天的桃李与雪涧中的松树,表达了作者对于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精神的赞美,桃李虽艳,但易凋零;而松树则能在恶劣环境中依然挺拔,象征着坚韧与永恒,后两句则借《诗经》与《楚辞》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学传统的怀念与敬仰。

赏析

本诗以自然景物为喻,寓意深远,前两句通过对比桃李与松树,展现了作者对于坚韧精神的赞美,桃李虽美,但易逝;松树则能在严寒中屹立不倒,象征着真正的坚韧与永恒,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意境更加鲜明,寓意更加深刻,后两句则通过引用古代文学经典,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邵雍一生致力于易学、理学研究,同时也热爱自然与文学,本诗可能是在他隐居苏门山或定居洛阳期间所作,在隐居生活中,邵雍得以深入观察自然,感悟人生,从而创作出这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诗歌,通过对比桃李与松树,邵雍表达了自己对于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文学传统的怀念与敬仰。

邵雍的这首《观物》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诗歌,更是一首寓意深刻、情感丰富的哲理诗,通过对比与引用等手法,邵雍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于坚韧精神与古代文化的敬仰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