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便欲觅团扇,我亦汗垢思汤沐。的解释

小编7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儿童便欲觅团扇,我亦汗垢思汤沐”,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喜而作二首·其一》,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喜而作二首·其一

宋·苏轼

柳湖久涸忽有水,不独喜我乃喜天。

儿童便欲觅团扇,我亦汗垢思汤沐。

湖心看雨欲平栏,我醉欲眠君且散。

还家一雨洗烦暑,卧听蝉声报丰年。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柳湖长时间干涸后突然有了水,不仅我为此感到高兴,连上天也为此欢喜,孩子们立刻想要找团扇来扇风,我也因为身上的汗垢而想要沐浴,站在湖心亭上看雨,雨水似乎要将栏杆淹没,我喝醉了想要睡觉,你们就先散了吧,回到家后,一场雨洗去了夏日的烦热,我躺在床上听着蝉声,预示着这将是一个丰收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柳湖久旱逢甘霖的喜悦景象,诗人通过儿童的活泼与自身的感受,表达了对这场及时雨的欣喜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赏析

苏轼的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柳湖久涸后突然有水的喜悦场景,前两句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及时雨的喜悦之情,不仅自己高兴,连上天也为此欢喜,诗人通过儿童的活泼与自身的感受,进一步渲染了这场雨带来的清凉与舒适,后两句则通过描绘雨后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丰收年的期盼,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苏轼作为文学大家的深厚功底。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与其弟苏辙(字子由)的和诗之一,当时,柳湖长时间干涸,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不小的困扰,突然之间,柳湖有了水,这不仅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希望,也给诗人带来了极大的喜悦,苏轼便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并与弟弟苏辙分享这份喜悦。

苏轼的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柳湖久旱逢甘霖的喜悦景象,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以及对丰收年的期盼,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苏轼作为文学大家的深厚功底。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