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另附相关句(非原诗直接内容,但基于您的关键词构建意境)
此事要须推大手,蝉嘶分付与吴僧。
(此句为根据关键词构思,非贾岛原诗内容,用以解析您的关键词)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779年-843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做过和尚,法号无本,贾岛的诗歌多写荒凉枯寂之境,擅长五律,以铸字炼句取胜,刻意求工,常因斟酌字句而忘乎所以,被后世尊为“苦吟诗人”。
译文
(原诗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打扰,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和尚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地敲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在这里。
(附加句译文,基于关键词构建)
这件事情非得要大手笔的人来推动不可,就像那蝉鸣声一般,我特地托付给了那位吴地的僧人。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和诗人的造访经历,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附加句则通过“此事要须推大手”强调了某件事情需要有能力的人来处理,“蝉嘶分付与吴僧”则带有一种超脱世俗、寄托于僧人的意境。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著称,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尤为著名,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月夜访友的情景,而附加句“此事要须推大手,蝉嘶分付与吴僧”则通过蝉鸣和僧人的意象,传达了一种超脱和寄托的情感,与原诗相得益彰。
创作背景
贾岛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他向往隐逸生活,渴望摆脱尘世的纷扰,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而附加句“此事要须推大手,蝉嘶分付与吴僧”虽然并非原诗内容,但也可以理解为贾岛在面对困境时的一种心态:他或许认为有些事情自己无力改变,只能寄托于他人或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这种心态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