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山
宋·释绍嵩
大道粗尝闻海若,高情未至媿山灵。
松风清冽溪声远,林月幽微树影青。
野老村居无俗客,樵夫径路入空冥。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危栏听水声。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其作品多反映僧侣生活的宁静淡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在大道上粗略地领略了海若(传说中的海神)的广阔,但我的高尚情怀还未达到能让山灵感到惭愧的地步,松林间吹来的风清新凉爽,溪水的声音远远传来,树林中的月光幽微,树影青翠,野老的村居中没有俗客打扰,樵夫的小径通向深远的空冥之地,这里的真正意境谁能理解呢?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聆听水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山时的所见所感,首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初步领略和对自己情怀的自谦;颔联通过描绘松风、溪声、林月、树影等自然元素,展现了山林的清幽宁静;颈联则通过野老村居和樵夫小径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山林的远离尘嚣;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真意的独悟和孤独倾听水声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游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林的自然美景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以“大道粗尝”和“高情未至”自谦,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敬畏和对自己情怀的不足之感,诗人通过描绘松风、溪声、林月、树影等自然元素,将山林的清幽宁静展现得淋漓尽致,颈联的“野老村居”和“樵夫小径”则进一步强调了山林的远离尘嚣和宁静致远,尾联的“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危栏听水声”则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真意的独悟和孤独倾听水声的意境,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释绍嵩的游山经历有关,作为一位僧人诗人,释绍嵩对自然美景有着深厚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在游山过程中,他被山林的自然美景所深深吸引,同时也对自己的情怀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