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楞伽四卷经,其余终日坐茆亭。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109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宗杲

读罢楞伽四卷经,其余终日坐茆亭。

林间松韵生秋意,石上泉声带雨声。

老去功名空自惜,闲来风月为谁清。

山僧不解人间事,只合幽栖伴野情。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俗姓奚,字昙晦,号妙喜,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临济宗杨岐派的重要传人,他生于江苏宜兴,自幼聪颖好学,后出家为僧,深研佛法,广传佛教,对禅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宗杲禅师不仅精通佛法,还擅长诗文,其诗作多反映其禅修生活和山林隐逸之情。

译文

读完了楞伽经的四卷之后,我整天都坐在茅亭之中,林间松树发出的声音带来了秋天的气息,石头上的泉水声仿佛带着雨声,年岁已高,对于功名利禄只能空自惋惜;闲暇之时,清风明月又为谁而清朗呢?我这个山野僧人不懂得人间的事情,只适合在这幽静的山林中隐居,陪伴着自然的野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宗杲禅师在山林中隐居修行的生活,他读经之后,终日静坐于茅亭之中,聆听自然的声音,感受季节的变化,诗人对功名利禄已无所求,只愿在这清幽的山林中度过余生,与自然为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读经、静坐、聆听自然等场景,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禅修生活,诗中“林间松韵生秋意,石上泉声带雨声”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山林中的自然景象,富有诗意和画面感,诗人也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自然野趣的喜爱,体现了禅宗“心无挂碍”的思想境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宗杲禅师隐居山林期间,作为一位禅宗高僧,宗杲禅师一直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在隐居山林的日子里,他通过读经、静坐、聆听自然等方式来修炼自己的心境,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禅修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禅宗文化的繁荣和禅宗思想对文人墨客的影响。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