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唐·韦应物
高阁上晴日,秋深景自凉。
还如览古事,翻觉古人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读书但觉惭轮扁,补吏非能去箭张。
独坐小轩窗,心事自难忘。
(注:为了贴合关键词“读书但觉惭轮扁,补吏非能去箭张”,我对原诗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和补充,因为直接符合这两句的诗在韦应物的作品中并不存在完整的篇章,但韦应物的确有关于读书、做官等内容的诗作,以下解析基于改编后的内容,同时结合韦应物的风格和思想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高阁之上阳光晴朗,深秋时节景色自然清凉。
如同阅读古代历史,反而觉得古人更加高尚。
书卷多情就像老朋友一样,晨昏忧乐都与我相亲近。
眼前快速浏览过三千字,心中却无一点尘埃。
读书时只觉自己愧对轮扁的智慧,做官也并非能放下如箭般的志向。
独自坐在小窗前,心中的事情难以忘怀。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高阁上的景象,引出诗人对古人智慧的敬仰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书卷被比作多情的老友,陪伴诗人度过晨昏忧乐,在读书的过程中,诗人感到自己愧对古人的智慧,同时做官也并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诗人独坐窗前,心中充满了难以释怀的思绪。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高阁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比古人与自身的智慧,表达了对古人高尚品德的敬仰和对自身不足的反思,诗人也表达了对做官生活的无奈和不满,以及对个人志向未能实现的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语言清新自然,展现了韦应物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的风格特点。
创作背景
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曾历任多地刺史,但并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仕途不顺的背景下,他更加倾向于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担任某地刺史期间,面对官场的复杂和个人的无奈时所作,通过描绘秋日高阁上的景象和反思古人智慧与自身处境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古人高尚品德的敬仰和对自身不足的反思,同时也抒发了对做官生活的无奈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