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叹学
宋·陆游
古学陵夷失本原,读书万卷误元元。
空言不救生灵困,至论难医国步艰。
老去功名空自惜,生来忧患已相缠。
孤灯独坐听风雨,谁识书生此意煎。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古代的学问逐渐衰落失去了原本的精神,即便是读万卷书也难以真正造福百姓,空洞的言辞无法解救苍生的困苦,深刻的理论也难以医治国家的危难,年老之时,对于未能建功立业只能独自惋惜,生来就伴随着无尽的忧患,独自坐在昏黄的灯光下听着外面的风雨声,又有谁能理解书生内心的煎熬呢?
释义
“古学陵夷失本原”意指古代学问逐渐衰落,失去了其原本的精神和核心;“读书万卷误元元”则表达了即便饱读诗书,如果不能应用于实际,解决百姓的困苦,也是徒劳无功的。“空言不救生灵困,至论难医国步艰”进一步强调了空谈误国,深刻的理论也难以解决国家面临的困难。“老去功名空自惜,生来忧患已相缠”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遗憾和生来就伴随着的忧患。“孤灯独坐听风雨,谁识书生此意煎”则描绘了诗人孤独、苦闷的心境,以及无人理解的悲哀。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对当时社会学问衰落、国家危难、个人命运多舛的深刻反思和感慨,诗中通过对比“古学”与“今学”的差距,批判了当时学问的空洞和无用,表达了对古代学问精神的怀念和向往,诗人也通过自身的经历,表达了对未能建功立业的遗憾和忧患,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导致国家日益衰落,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识,为国家做出贡献,但现实却让他深感失望和无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