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绮罗香·席间代人赋
宋·史达祖
晚霁风清,晓霞云澹,斗帐重茵香雾重。
宝鸭烟销,鸳鸯绣被还相拥。
娇困无力,娅姹含情,半敛眉峰横翠髻。
玉肌花貌,这些时、怎得愁肠千种。
慵起画屏斜掩,休卷疏帘轻放,楼高人静。
满地槐阴,满庭柳絮慵归去。
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无气力。
况值禁烟,奈风雨、冷落清明时节。
其中两句为:
斗帐重茵香雾重,膏粱那可共功名。
(注:虽然“膏粱那可共功名”并非直接出自史达祖的这首《绮罗香》,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此句融入了对整首诗的解析中,作为对“斗帐重茵香雾重”情境的一种延伸理解,意在表达诗中富贵安逸生活与追求功名的对比。)
作者简介
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南宋词人,生于开禧元年(1205),卒于咸淳元年(1265)之后,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善用形容词和修饰语,描摹物象细致入微,刻画心理曲尽其妙,在当时极负盛名,有《梅溪词》一卷,存词112首。
译文
傍晚时分,天空放晴,微风清爽,清晨的霞光与云彩交织成一幅淡雅的画面,斗帐内铺设着层层厚软的茵席,香气缭绕,如同置身于云雾之中,精美的鸭形香炉中香烟袅袅升起,随后消散,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里,佳人相拥而眠,她娇弱无力,含情脉脉,半掩着眉头,发髻斜垂,她那如花似玉的面容,这些日子里,怎能承受得了千般愁绪呢?
她慵懒地起身,画屏半掩,不愿卷起稀疏的帘子,只是轻轻放下,高楼之上,四周一片寂静,满地都是槐树的阴影,满庭院都是柳絮,它们似乎都懒洋洋地不愿离去,落花随风飘落在台阶上,仿佛滴尽了胭脂般失去了生命力,更何况正值禁烟时节(即寒食节),又遇上风雨交加,使得这清明时节更添几分冷落与凄凉。
释义
此词通过描绘一个富贵人家的女子在清晨醒来后的慵懒与愁绪,展现了其生活的奢华与内心的孤寂,斗帐、重茵、香雾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神秘的氛围;而“娇困无力”、“愁肠千种”等描写,则揭示了女子内心的柔弱与哀愁,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物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与同情。
赏析
史达祖的这首《绮罗香》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造诣,词中通过对女子生活环境的描绘,如斗帐、重茵、香雾等,营造了一种奢华而神秘的氛围,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背景,词人通过对女子情感的细腻刻画,如“娇困无力”、“愁肠千种”等,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她内心的柔弱与哀愁,这种内外结合的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立体。
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将女子的奢华生活与内心的孤寂进行对比,将清明时节的热闹与女子的冷清进行对比等,进一步增强了词的艺术效果,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叹息。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史书上并无明确记载,但从词的内容来看,可以推测这首词可能是词人为某位富贵人家的女子所作,用以描绘其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她们的命运往往受到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词人通过这首词,既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同情与关注,也寄托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词中对于奢华生活的描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风气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