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尺裁成猩血色,螭奁熏透麝脐香。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76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凤尺裁成猩血色,螭奁熏透麝脐香”,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清代诗人厉鹗的《七夕同姜西溟、魏环溪赋》,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七夕同姜西溟、魏环溪赋

清·厉鹗

凤尺裁成猩血色,螭奁熏透麝脐香。

天孙机上年年别,乌鹊桥边夜夜长。

不向人间争巧夕,只将心事付流黄。

今宵且尽尊前醉,莫待银河落晓霜。

作者及朝代

作者:厉鹗(1692年—1752年)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厉鹗,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戏曲家,是浙西词派中坚人物,与查慎行、钱载齐名,有“浙西三大家”之称,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译文

用凤凰图案的尺子裁剪出猩红色的布料,螭龙形状的香炉中麝香熏得浓郁,织女在织机上年年与牛郎分别,乌鹊搭成的桥让他们夜夜相见却短暂,他们不向人间争抢七夕的巧手,只将心事寄托在黄色的流苏上,今晚让我们尽情畅饮,不要等到银河落下晓霜时才后悔。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时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这段凄美爱情的感慨和同情,诗中“凤尺裁成猩血色”和“螭奁熏透麝脐香”两句,分别用华丽的物品和浓郁的香气来烘托节日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织女对牛郎的深情厚意。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七夕主题时,没有直接描写牛郎织女的相会场景,而是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物品和场景来烘托氛围,使诗歌更加含蓄而富有韵味,诗人通过“凤尺”、“螭奁”等华丽的意象,展现了七夕节的繁华和热闹,同时也通过“年年别”、“夜夜长”等词语,表达了牛郎织女相思之苦和相见之难,最后两句“今宵且尽尊前醉,莫待银河落晓霜”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厉鹗在七夕节时与友人姜西溟、魏环溪一同赋诗而作,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诗人借此机会,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这段凄美爱情的感慨和同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在清代,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歌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看法,这首诗正是厉鹗这一创作风格的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