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常日不堪愁宛转,此行犹得笑须臾”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秦妇吟》,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秦妇吟》
唐·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
借问女郎何处来?含颦欲语声先咽。
回头敛袂谢行人,丧乱漂沦何堪说!
三年陷贼留秦地,依稀记得秦中事。
君听秦女抚秦筝,一曲秦声泪沾臆。
……
常日不堪愁宛转,此行犹得笑须臾。
鄜州留向潼关泣,秦塞鸿归陇月孤。
……
(注:由于《秦妇吟》为长篇叙事诗,此处仅截取包含关键词的部分及前后相关段落,以展现上下文。)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后人将《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为“乐府三绝”。
译文
(截取部分)
……
平日里愁苦难以排解,心情宛转不安;而这次出行,却还能暂时欢笑片刻。
(秦妇回忆起自己)在鄜州被留下,向着潼关哭泣,而秦地的鸿雁归来时,陇上的月亮显得那么孤独。
……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秦妇在战乱中的复杂情感,她平日里饱受愁苦,心情难以平复;但在这段旅程中,她还能暂时忘却痛苦,露出片刻的笑容,这种笑容背后隐藏着深深的悲伤和无奈,因为她知道,等待她的仍然是无尽的苦难和孤独。
赏析
这两句诗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秦妇在战乱中的悲惨遭遇和复杂心情,常日的愁苦与此行的短暂欢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秦妇在苦难中寻求片刻慰藉的无奈和悲凉,通过“鄜州留向潼关泣,秦塞鸿归陇月孤”等句,进一步渲染了秦妇的孤独和凄凉,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动人。
创作背景
《秦妇吟》是韦庄在唐末黄巢起义期间,根据一位秦地妇女的亲身经历而创作的长篇叙事诗,诗中详细描绘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特别是妇女的悲惨遭遇,韦庄通过秦妇的口吻,倾诉了战乱中的痛苦和无奈,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控诉,这首诗在当时广为流传,被誉为“乐府三绝”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