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溪港深三尺,明日扁舟处处通。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过溪

宋·杨万里

雨余溪水掠堤平,

闻道溪桥路已通。

传闻溪港深三尺,

明日扁舟处处通。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语言通俗生动,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颇大。

译文

大雨过后,溪水上涨几乎与河堤齐平,听说溪上的小桥已经能够通行,又听说溪港的水深已达三尺,那么到了明天,我的小船就可以到处畅通无阻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溪水上涨,小桥恢复通行的情景,诗人通过听闻和想象,表达了对未来出行便利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雨后溪水上涨为背景,通过“雨余”、“闻道”、“传闻”等词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感受,首句“雨余溪水掠堤平”描绘了雨后溪水上涨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自然的基调,次句“闻道溪桥路已通”则通过听闻,暗示了雨后道路的恢复,为诗人的出行带来了希望,后两句“传闻溪港深三尺,明日扁舟处处通”则进一步通过想象,描绘了未来小船畅行的美好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

杨万里的诗歌以自然景物描写见长,这首诗也不例外,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雨后溪水的变化、小桥的恢复通行以及未来的出行便利等景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清新自然的景象之中,诗人还通过“传闻”等词语,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趣味性,使全诗更加生动有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游历或任职期间,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自然风光依然美丽动人,杨万里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关注民生的诗人,他在游历或任职期间,经常接触并观察自然景物,从而创作出许多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某个雨后,看到溪水上涨、小桥恢复通行的情景后,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