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笑余生有几许,一庵借与得深藏。的释义

小星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绍嵩

自笑余生有几许,一庵借与得深藏。

白云深处无人识,月满松风径自凉。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中后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其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我暗自嘲笑自己余生还能有多少时光,幸好能在这座小庵中借得一席之地,得以深藏身名,在这白云缭绕的深处,无人知晓我的存在,只有月光洒满松林,清风拂过小径,带来一丝丝凉意。

释义

“自笑余生有几许”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自嘲;“一庵借与得深藏”则展示了诗人找到一处避世隐居的所在,得以远离尘嚣;“白云深处无人识”描绘了隐居之地的幽静与隔绝;“月满松风径自凉”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而清凉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林隐居的宁静画面,诗人通过“自笑余生有几许”的设问,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而“一庵借与得深藏”则巧妙地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后两句“白云深处无人识,月满松风径自凉”更是将隐居之地的幽静、清凉与诗人的心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典型的山林隐逸诗。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其生活背景与佛教文化紧密相连,他或许在游历四方、参禅悟道的过程中,对山林隐逸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隐居山林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渴望逃离现实的心理需求,在南宋中后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许多文人墨客选择隐居山林,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自由,释绍嵩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