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羁旅逢人日,病起消摇集宝坊。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89个月前

诗词原文

人日游病坊

唐·韦应物

天涯羁旅逢人日,病起消摇集宝坊。

谁识二三年少者,如今憔悴头已霜。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常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美的热爱,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推崇。

译文

漂泊在天涯海角的旅人,恰逢人日(农历正月初七)这一天,病愈后我悠闲地漫步在宝坊(可能是指寺庙或市集等繁华之地),有谁还能认出,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已变得如此憔悴,头上也已布满了白发。

释义

天涯羁旅:形容诗人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孤独生活。

人日:古代中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初七,传说为女娲造人日,人们以此日为人之生日。

病起消摇:指病愈后悠闲自在的样子。

集宝坊:可能指一处繁华的市集或寺庙,象征着人间的热闹与繁华。

二三年少者:指诗人自己年轻时,充满活力和朝气。

憔悴头已霜:形容诗人因岁月流逝、生活艰辛而显得衰老,头发已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诗人年轻时与现在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岁月匆匆的感慨,首句“天涯羁旅逢人日”既点明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又借人日这一特殊日子,增添了节日的氛围与个人的孤独感形成鲜明对比,次句“病起消摇集宝坊”则展现了诗人病愈后的悠闲与对人间繁华的短暂沉浸,但这份悠闲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无奈与感慨,后两句“谁识二三年少者,如今憔悴头已霜”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哀叹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晚年时期,当时他因仕途不顺、生活艰辛而深感疲惫与无奈,诗人通过回顾自己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与现在的憔悴衰老,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岁月匆匆的深刻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普遍面临的仕途坎坷、人生无常的困境,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