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莲花下竹枝歌,欢意不多感慨多。出自哪首诗?

风云89个月前

诗词原文

竹枝词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蓠湿叶碧凄凄。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藻荇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木莲花下竹枝歌,欢意不多感慨多。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两岸花飞迎客棹,一江月上照渔矶。

桃源洞口无行迹,惟有渔人得得来。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贞元九年进士及第,初授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朝为主客郎中,因参与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译文

在木莲花盛开的树下,我唱起了竹枝歌,歌声中欢愉的情感并不多,反而充满了深深的感慨,巫峡之上,烟雨蒙蒙,清冷的猿猴在高高的树枝上啼叫,声音凄厉,两岸的花瓣随风飞舞,仿佛在迎接过往的客船;一轮明月升起,照亮了渔人停泊的礁石,那传说中的桃源洞口,早已没有了行人的踪迹,只有渔人悠然自得地来来往往。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木莲花下的竹枝歌、巫峡的烟雨、猿啼、飞花、明月以及渔人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诗中“欢意不多感慨多”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而后面的景物描写则进一步烘托了这种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木莲花下的竹枝歌,既是诗人对民间文化的热爱,也是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巫峡的烟雨、猿啼,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凄美,也暗含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而两岸飞花、江上明月,则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与诗人的感慨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创作背景

刘禹锡在贬谪期间,曾游历巴楚一带,亲身感受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民间文化的挖掘,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