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信脚来沙际,拾得残云补破裘。的解释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杜荀鹤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搜肠刮肚为诗句,白发频生知不知。

湘水漾兮湘山碧,衡山苍兮云雨湿。

有时信脚来沙际,拾得残云补破裘。

作者及朝代

杜荀鹤,唐代晚期诗人,约生于公元846年,卒于公元904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一生以诗为业,曾数次应举不第,后隐居九华山,以诗名世,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是唐代晚期的重要诗人之一。

作者简介

杜荀鹤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寻求仕途,但始终未能得志,他的诗歌多描写民间疾苦,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他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译文

在湘水之畔吟咏诗句,湘水荡漾,湘山青碧,衡山苍翠,云雨湿润,有时我随意地走到沙滩边,拾起那残留的云朵,仿佛要用来修补我那破旧的衣裳。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湘水和衡山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诗人以“拾得残云补破裘”的奇特想象,展现了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仍不失乐观和豁达的心态。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湘水漾兮湘山碧,衡山苍兮云雨湿”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湘水和衡山的自然美景,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后两句“有时信脚来沙际,拾得残云补破裘”则以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态和超脱世俗的情怀,诗人以“残云”来比喻自己的困境和挫折,而以“补破裘”来象征自己的坚韧和乐观,这种巧妙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使得这首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荀鹤在游历湘水和衡山时所作,当时,诗人身处晚唐乱世,社会动荡不安,仕途艰难,诗人并没有被这些困境所打倒,反而以乐观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在游历湘水和衡山的过程中,他被这里的自然美景所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坚韧不拔、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