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寒
宋·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孤城正在山穷处,过社今朝尚尔寒。
拄杖倚门无好语,鸟鸣花落满庭芳。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孤城正在山穷处,过社今朝尚尔寒”实际上出自此诗的中间两联,但为保持诗词的完整性,我列出了全诗,不过,以下的分析将主要围绕您提供的这两句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文学家、诗人,他早年曾得到宰相赵鼎的赏识,但仕途并不平坦,经历了多次贬谪,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杜甫的沉郁顿挫,又有苏轼的豪放洒脱,是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之一。
译文
(针对您提供的两句)
孤城坐落在山路的尽头,今天过了春社日天气还是如此寒冷。
释义
“孤城正在山穷处”描绘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一座孤城,位于山路的尽头,显得孤寂而偏远。“过社今朝尚尔寒”则说明了时节——已经过了春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通常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但天气仍然寒冷,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时节,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时节,通过“孤城”和“山穷处”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孤寂、偏远的氛围,而“过社今朝尚尔寒”则进一步强调了时节的寒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凉,这种以景寓情的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情感时更加含蓄而深沉,这两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展现了其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与义被贬谪期间,在贬谪的日子里,他身处偏远之地,生活困苦,内心充满了孤寂和凄凉,而当时的天气又十分寒冷,这更加加剧了他内心的感受,他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时节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创作了这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歌,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以及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