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食何曾补县官,潺湲阁上倚阑干。的解释

风云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宋·陆游

饱食何曾补县官,潺湲阁上倚阑干。

山前处处鸣榔响,一夜渔人宿浅滩。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吃饱喝足又怎能弥补为官府效劳的辛劳呢?我独自倚靠在潺湲阁的栏杆上,山脚下传来阵阵渔人敲击船舷的声音,那是他们夜晚宿在浅滩上的信号。

释义

饱食何曾补县官:表达了诗人对为官辛劳却不得志的感慨,认为自己虽然吃得饱足,但并未能为国家、为百姓做出多少实质性的贡献。

潺湲阁上倚阑干:描绘了诗人选择在山间小阁上倚栏远眺,寻求心灵上的宁静与解脱。

山前处处鸣榔响:通过渔人敲击船舷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山野夜景。

一夜渔人宿浅滩:暗示了渔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与诗人自己的境遇形成了某种共鸣。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山居生活画面,诗人通过“饱食何曾补县官”的感慨,表达了对仕途不顺、报国无门的无奈与失落,而“潺湲阁上倚阑干”则展现了他寻求精神慰藉的举动,通过远眺山色、聆听渔声,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又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与变迁,他早年曾立志抗金、收复失地,但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仕途不顺、隐居山林的时期,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压力,诗人选择在山间隐居,通过描绘自然美景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与思绪,这首诗不仅是对他个人境遇的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文章下方广告位